7月14日,福建省勘察設計協會公布 2025年度福建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認定結果,廈門市政院成績斐然,共有23項設計項目獲得優秀成果認定,其中一等成果6項,二等成果7項,三等成果10項,專業類型包括市政建筑、園林景觀、水系統專業,質量、數量創歷史新高。
認定項目清單
獲獎項目展示
廈門東坪山健康步道(東山水庫-環島路段)景觀提升工程
項目位于廈門島南部,起于東山水庫,與林海線一期銜接,終于環島路,全長約13.4公里,已成為市民游客青睞的休閑網紅打卡地。
項目秉持 “生態優先、以人為本” 理念,打造 “梅海花臺”、“萬石蒼海”、“盼歸塔” 等地標節點,讓游人盡享 “穿林海、登高峰、賞湖景、瞰海天”之愜意。保護山林生態環境,采用鏤空橋面鋪裝保護原生喬木,再生水回用于消防、灌溉及路面沖洗,對山林環境實現低影響、輕介入。主線全程無障礙通行,設置34處出入口及多處無障礙設施,便捷串聯沿線景區、景點及民宿群落,豐富旅游業態。項目運用BIM技術優化異形結構設計,同步構建橋梁健康監測與智慧管理系統,實現低碳運維與安全管控一體化。
環東海域新城文體公建群景觀慢行橋
項目起于廈門環東海域浪漫線西段,經丙洲島文化主題公園,終于市民活動中心,全長769m。主橋采用半環斜拉造型,構筑"環東之眼",融入靈動波浪頂棚與智能燈光系統,成為環東海域璀璨新地標。運用風洞試驗優化橋梁抗風性能,采用高釩索防腐與鋼套箱施工工藝應對海洋腐蝕環境。項目串聯海域兩岸三大地塊與濱海綠道,重構慢行網絡,融匯陳化成文化生態底蘊,激活"文化+旅游+體育"綜合活力,為市民提供濱海休閑的多元體驗。
金寨路(繞城高速-方興大道)快速化改造工程
金寨路(繞城高速-方興大道)快速化改造工程是連接合肥主城區與經開區、肥西縣的重要交通提升項目,北起繞城高速,南至方興大道,全長約7.7公里。項目以 “高效、智能、人文” 為核心,打造了六大設計亮點:在繁華大道節點構建四層立體交通體系,徹底打通區域交通瓶頸,讓車流如織卻井然有序;“交通超腦”賦能智能管控,實時調度車流、動態優化信號,用科技為通行效率加速;打造人性化慢行系統,完善立體過街設施與無障礙通道,讓行人、騎行者擁有專屬安全空間;聯合高速、市政等多部門,優化路網銜接節點,讓城市快速路與對外交通無縫銜接;優化施工期間交通組織,采用分階段導改 + 智能誘導方案,施工期間也能最大程度保障市民出行順暢;通過 BIM 技術精準拼接新舊橋梁,創新支護與主體結構融合設計,用匠心與科技平衡工程品質與成本。
溪東路(翔安南路-機場快速路段)(原翔安濱海東路)工程
溪東路(翔安南路-機場快速路段)全長6公里,由陸地高架橋、跨海大橋與3座互通立交群組成,構建了多層次交通體系,高架層主路以快速路標準實現高效通行,地面輔路銜接城市主干網;1.3公里雙層跨海大橋驚艷亮相—上層機動車道流暢通達,下層專屬慢行系統串聯兩岸,獨特橋梁造型獲得外觀專利,打通大嶝島慢行交通脈絡。三大互通立交群暗藏巧思:茂林、東園互通以全互通設計實現快速路無縫轉換,蟳窟 Y 型立交精準銜接機場動線,通過交通模型分析與主輔系統分離設計,在復雜城區環境中破解了車流交織難題。創新應用無砂真空預壓工藝,攻克深厚淤泥地基處理難題。
武夷新區快速通道(閩越大道南林核心區段)工程
項目全長4.07公里,包括快速通道、水之廳橋梁、南林大道(0.5km)、童游大道(1.2km)4個子項,總投資7.3億元。精細化擬合原高速平縱線形直接利用舊路基路面,最大程度利用就有設施,大幅節約造價、縮短工期。高顏值綠化串聯城市節點,巧妙利用中分帶、側分帶及 15-30 米綠化退線,打造融合景石、小品的園林式道路,銜接行政中心、南林公園等核心節點,讓通行成為 “逛公園”。智慧賦能大型交叉口交通組織,增設LED分道標志、右轉輔助信號燈及違停球雷達,接入智慧平臺實現精準管控。
筼筜湖“西水東調”生態補水工程
項目擴容補水泵站,將日補水量從15萬立方米提升至27萬立方米,新建湖底3.3公里補水管道(DN800-DN1400)。項目建成后,筼筜湖水體交換周期從73h(干渠)、42h(松柏湖)縮短至20h、27h,有效提升了流域的水體動力和水質,顯著改善了周邊居民的居住環境,為廈門的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以創新技術破解筼筜湖水環境治理難題,采用PE100及聚乙烯管道與雙相不銹鋼泵閥,解決海水腐蝕難題;借助數學模型精準分配8處補水點水量,消除死水區;排泥閥與閥門井合并設計,取消傳統井室,便于后期運行維護,降低運營成本。